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3d福彩最精准226断组 > 新闻动态 >
“退群”,这个词已经成了某些国家的标志性动作,而美国的金融圈最近又给这个词添上了新注脚。1月17日,美联储突然宣布退出全球范围内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(NGFS)。紧接着,华尔街六大银行也集体撤出净零银行业联盟(NZBA)。不久后,连欧洲金融巨头们都开始“动摇”,有些甚至开始研究起自己的退群计划。看起来,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“联盟大厦”,正在风雨中摇摇欲坠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先从美联储的退群说起。这事发生在1月17日,也就是美国新总统即将就职的前三天。美联储突然发表声明,说退出NGFS,理由是“该组织的职能范围已经超出自身法定职责”。简单点说,美联储觉得这活儿不归它管,干脆撂挑子不干了。
NGFS是什么?其实它是一个成立于2017年的国际性组织,专门研究如何把气候风险纳入金融政策和监管体系。美联储加入这个组织是在2020年,当时为了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呼声,还曾一度表现得很积极。然而,这次“退群”却非常突然,既没有提前预热,也没有对外解释更多细节。
接着是华尔街的动作。从去年年底开始,美国的银行圈就频频传出退出NZBA的消息。摩根大通、花旗、高盛这些金融巨头一个接一个撤出,到1月20日,华尔街六大行全员“退群”。而NZBA这个组织本来是想团结全球银行,一起通过贷款和投资来支持企业实现“净零排放”的目标,可现在成了“名存实亡”的局面。
这些消息一出,不仅美国国内炸了锅,连大西洋对岸的欧洲银行圈也开始“风声鹤唳”。一时间,各种会议、讨论不断,有些欧洲顶级信贷机构甚至也开始认真考虑“要不要跟着美国退出”。而就在这些风波的背景下,新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于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。伴随着他重返白宫的脚步,更多不确定性正在酝酿之中。
一、国内政治斗争:环保政策成了牺牲品
美联储的突然“退群”,与其说是经济问题,不如说是政治问题。美国国内的政坛一直对气候政策分裂严重,而共和党,尤其是特朗普派系,一直对“环保”二字不怎么感冒。气候议题在他们眼里,不是个“真事”,反倒像是民主党用来限制企业发展的工具。
这些年,美联储虽然尝试将气候因素纳入金融监管,但一直小心翼翼,生怕惹上大麻烦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多次表态,说气候政策应该由国会决定,而不是央行来管。现在特朗普回来了,带着他的强硬立场,美联储的“退群”动作,也就没什么意外了。
直接后果很明显:退出NGFS意味着,美联储不再参与全球气候金融合作,等于撕掉了气候治理的一块拼图。而间接影响则更深远——这一动作无疑给了华尔街大佬们一个信号:环保这块,咱们可以不玩了。
二、商业利益至上:银行圈的退出潮
比起美联储的退群,华尔街的动作显得更有“戏剧性”。这些金融巨头真的不关心气候问题吗?也不完全是。问题在于,净零银行业联盟(NZBA)的要求,确实让这些银行左右为难。
NZBA要求成员银行通过贷款和投资手段,帮助企业在2050年前实现“净零排放”。听着挺有道理,但操作起来却是另一回事。银行要真按这个标准来,很多高污染行业的企业,比如石油、天然气公司,就拿不到贷款了。对银行来说,这等于是割自己的肉。
更何况,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早已变天。去年年底,共和党总检察长们开始“狙击”银行,指责它们“勾结”起来,限制化石能源企业融资。这种指控背后,其实是共和党对环保政策的全面反击。而银行们自然不想成为“靶子”。于是,退出NZBA成了最保险的选择。
直接后果是,华尔街的银行们自由了,可以继续向化石能源企业提供贷款。但长期来看,这一波“退群潮”也让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信誉大打折扣。
三、国际联盟受挫:欧洲开始动摇
美国这边风波不断,欧洲的金融巨头们也不安分了。毕竟,银行业是全球化的,美国的影响力不可能局限在国内。
欧洲顶级信贷机构,比如德意志银行、瑞银集团等,最近也在开会讨论,是不是要效仿美国同行,退出NZBA。欧洲的情况与美国不同,这里的气候政策被视为政治正确,银行退出的压力反而更大。但即便如此,面对高昂的合规成本和潜在的反垄断风险,越来越多的欧洲机构也开始犹豫。
直接影响是,NZBA这个全球性组织的内部凝聚力被削弱了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波退群潮让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蒙上了阴影。如果连欧洲都撑不住,这场全球性的“净零排放”计划还能走多远?
四、特朗普的回归:政策转向加速
特朗普的重返白宫,无疑是这一切的催化剂。早在上一次执政期间,他就退出过《巴黎协定》,这回他上台前的种种表态,已经让外界对美国的气候政策不抱希望。
特朗普的团队甚至暗示,美国可能会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(UNFCCC)。如果这一切成真,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将进一步边缘化。而对国内来说,环保政策的全面倒退,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。
直接后果是,美国的气候战略将面临全面调整。更深远的影响是,这种变化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,尤其是那些对美国政策方向高度依赖的国家。
五、ESG时代的终结?
不仅是金融机构,连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“另寻他路”。比如贝莱德,这个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,最近就宣布退出了“净零资产管理公司倡议”。此前,美国田纳西州还撤销了一项针对贝莱德的诉讼,双方达成和解,要求贝莱德对其可持续投资原则作出更多披露。
这一系列事件背后,反映的是ESG(环境、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)理念的全面受挫。曾经风靡一时的“绿色投资”,如今成了共和党政客们的眼中钉。有人甚至戏称,ESG的时代已经结束了。
有人说,这场“退群潮”不过是资本和政治利益的博弈。确实,美国的银行和机构选择退出,不是因为它们不相信气候变化,而是因为它们更在乎利润和权力。而欧洲的动摇,则证明了“全球合作”四个字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全球气候治理这条路,注定不会平坦,但也许正因为如此,它才更需要坚持。
